周华坤, 郭婧, 赵新全. 2020. 青海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重大问题研究. 青海民族出版社
摘要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系统部署和落实的国家。而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社会支持、企业推动等是保护地机制建设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示范区的灵魂。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体系中的第二类,是国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公园必须承担社会服务的功能。此外,国家公园作为一类生态资本、文化资本与自然资源资产,其经济贡献也是普遍关注的热点。可见,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是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实现全民保护、全面收益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格局。2020年,我国将结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目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为:地方政府对国家公园功能定位仍存在认识误区;一些试点区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体制改革进展滞后于试点方案;现行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形成制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进展缓慢,并影响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等制度建设的进程;尚未建立有效的跨区域管理机制,破碎化管理依然存在;尚未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试点区普遍面临资金缺口问题;尚来建立成熟、规范的特许经营和协议保护制度。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启动时间较早,土地权属关系相对简单,而且受到中央和青海省的高度重视,体制改革进展较大,在机构整合、管理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社区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快进展,基本完成了其试点方案中提出的试点任务,可为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青海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提供重要参考,也为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